一年之始,古人稱之為“歲朝”。歲朝時節(jié),辭舊迎新,人們期待闔家團圓、福瑞連綿的美好愿景開啟。
此時古人常以吉祥之語、吉祥之圖開筆,作歲朝圖,用水墨的方式留住時間流轉(zhuǎn)的美好,描繪春意盎然,表達新年的喜悅和祝福。歲朝圖的表現(xiàn)圖式主要有歲朝清供、新年景象等。清代,歲朝圖的創(chuàng)作達到了頂峰,受眾范圍更加廣泛。
翰墨飄香,鑒古迎新,一次深度品讀,一場古今對話。讓我們在這些古樸的畫作、古詩詞中回望傳統(tǒng)習俗,感受穿越千載的美滿期許,品味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所凝聚的文化底蘊。
——編 者
種水仙、栽山茶、吃柿子——
梅竹伴歲寒 水墨賀新春
李 理
玉梅破蕊先含笑,
春色今年勝舊年。
——清·沈俊
新歲時節(jié),文人雅士提倡清簡之美,常以松、竹、梅等供于幾案,稱之為“歲朝清供”。歲朝清供是年尾歲初迎春納福的重要內(nèi)容,以此感恩舊歲,寄托新年美好愿望,增添吉祥和瑞的氣氛。關(guān)于歲朝清供,清代文人沈俊有詩:“柏子香中霽日妍,一瓶清供曉窗前。玉梅破蕊先含笑,春色今年勝舊年?!闭f的便是在柏香梅放之中迎來雪霽、歡度新春的美好時刻。
歲朝清供也是中國畫家鐘愛的畫題,通常是以春天常見的花卉、蔬果等入畫,加上一些仿古的鼎、爐、盆、瓶等器皿,由此構(gòu)成人們在春節(jié)之際的一種精神追求——辭舊迎新、遙祝未來。明清以后繪制這個題目的尤其多。這類歲朝圖,既可以作為家人、友人之間的賀歲禮物,也可作為商品出售,在明末至清中期,逐漸形成從宮廷到民間春節(jié)張掛歲朝圖的文化習俗。如今,在春節(jié)期間,歲朝圖在百姓家中已很少見,但仍然流行貼年畫、貼福字和春聯(lián)的習俗。
清徐揚設色《歲寒清供圖》軸(圖①,沈陽故宮博物院供圖)就是歲朝清供圖中較為典型的繪畫作品。此作縱66厘米,橫90厘米,由清代著名畫家徐揚創(chuàng)作,作品全幅以淡雅、秀潤的筆墨繪制三個花盆和盆中盛開的花卉,最前面為長方四足矮盤,盤內(nèi)植有兩株水仙、一叢翠竹和兩塊秀石;其后是高大的圓盆,盆內(nèi)栽有牡丹花和山茶花,花開艷艷,仿佛已是春天;最后面為圓球狀花盆,盆內(nèi)生迎春花和梅花,枝干橫斜,冰姿勁節(jié)。除以上三盆鮮花外,右側(cè)一瓷盤中還放置有果品,有石榴、橘子、柿子等。
畫面所繪鮮花,基本都是春節(jié)前后正在花期的植物,果品則是節(jié)日期間人們食用的水果。這些鮮花、水果甚至是仿古的花盆,均體現(xiàn)出古人熱愛生活,以植物、果品祈福美好的心境。其中,水仙、牡丹、山茶、迎春花象征春天和生機,梅花象征文士的堅貞與高潔,竹子象征虛懷若谷與寧折不彎的氣節(jié),石榴象征子嗣繁盛與家族興旺,橘子和甜瓜象征甜蜜美滿,柿子象征事事如意。
這些植物與果品的象征寓意,始于對美的有意追求,發(fā)自對生活的真摯熱愛,到今天依然為廣大百姓所傳承,是人們春日佳節(jié)裝飾居所、招待賓客的常用植物與果品。冬日陽光從虛掩的大門斜射進廳堂,桌案上水仙盛開點點,梅花暗香裊裊,是縈繞在許多人腦海中的佳節(jié)景象。一叢水仙,兩枝臘梅,三五蔬果,各有寓意,自帶品格,唯有諸事順遂、美意延年的心愿,確是一致的希望。
歲朝清供圖上的吉祥圖案,體現(xiàn)了古人的高雅志趣與文化品位,滿含對新年的祈盼與祝福,在欣賞傳世佳畫間,美好的新歲悄然走來。
(作者為沈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、研究館員,本報記者胡婧怡采訪整理)
拜年、灑掃、貼年畫——
年俗傳千載 歡樂今猶在
劉姝伊
千門萬戶曈曈日,
總把新桃換舊符。
——宋·王安石
歲朝圖內(nèi)容豐富,有一批畫家側(cè)重于創(chuàng)作以描繪節(jié)日歡慶場景為主要內(nèi)容的紀實性歲朝圖,在反映當時風土民情的同時,也為我們?nèi)缃裱芯磕晁孜幕峁┝速Y料。天津博物館藏清代張藻《歲晚宴樂圖》軸(圖②,天津博物館供圖)不失為此中佳構(gòu)。
張藻,清代詩人、畫家,工山水、人物,作品沿襲了明代李士達的繪畫圖式,畫風摹古基礎上受吳門影響?!稓q晚宴樂圖》軸,紙本設色,作于乾隆年間,描繪了山村歡度除夕的景象。畫面采用了高遠構(gòu)圖,并以河流將畫面分割成兩部分,河流水波平緩,石橋連接兩岸,屋舍錯落有致,煙云繚繞中樹木蔥郁,遠山綿延,一派怡然的田園風光。作品用筆工寫結(jié)合,比例合宜,尺度嚴謹,山石層層疊疊,披麻皴與色染并用,賦色秀潤。
作品左側(cè)畫面以屋舍作為中心,人物圍繞此展開活動,屋前熱鬧繁忙,有購置了春聯(lián)、魚等年貨步履匆匆的村民,有幼童攙扶著老者前來拜年,還有抬著酒缸的,拿著掃帚清掃的,更是著重描繪了門前一人秉燭、一人踩凳張貼門神畫的場景,生動形象地反映了采買、拜年、品酒、打掃、貼年畫等年俗活動。
拜年這一習俗早在東漢就有記載,并在明清開始盛行至今?!肚寮武洝份d:“男女以次拜家長,畢,主者率卑幼,出謁鄰族戚友,或止遣子弟代賀,謂之拜年。”以往,拜年要挨家挨戶串門,現(xiàn)在,通過錄制拜年視頻、制作節(jié)日表情包等方式也能送上祝福。通過參與創(chuàng)新的年俗活動,人們增進和親朋好友的聯(lián)絡,凝聚情感。
歲朝飲酒尤為講究,古時多以椒柏酒、屠蘇酒為主,南朝文學家庾信《正旦蒙趙王賚酒詩》:“正旦辟惡酒,新年長命杯。柏葉隨銘至,椒花逐頌來?!本褪窃陲嬘萌∫饷篮玫慕钒鼐啤=钒鼐朴山坊?、柏葉泡成,有“愿持柏葉壽,長奉萬年歡”,祈盼長壽康健之意。
畫中最為醒目的用色即各家門上貼的紅色春聯(lián)和福字,現(xiàn)如今我們依舊保留了在春節(jié)貼門神、春聯(lián)、年畫等傳統(tǒng),這一習俗延續(xù)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,由秦漢時期的掛桃符發(fā)展演變而來,王安石《元日》詩中有:“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”漸漸地,式樣簡單的桃符被形式多樣的門神畫、春聯(lián)、年畫等取代,但本意皆是辟邪納福。
年俗代代相傳,蘊含著中華兒女的情感寄托,也是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;年俗寓意美好,傳遞對新一年祥和團圓、平安喜樂的希冀。綜觀此圖,表面體現(xiàn)了節(jié)日的喜慶氣氛,深層更蘊含著豐富的傳統(tǒng)文化。品鑒此畫,使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傳統(tǒng)年俗文化的源遠流長、博大精深。
(作者為天津博物館館員,本報記者龔相娟采訪整理)
游花燈、放紙鳶、擊樂演奏——
開春光景好 團圓喜意濃
陳 栒
一家春釀屠蘇熟,
臘鼓催花速。
——清·朱瑞麟
歲末年初,或繪或賞一幅寓意吉祥的歲朝圖,應時應景,雅俗共賞,給春節(jié)增添了喜慶祥和的氛圍,也開啟了新一年美好的期盼與祝福。
團圓,是中華兒女過年最大的期盼。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清代朱鼎新的《新年景圖屏》(圖⑤,廣東省博物館供圖)便是一幅以新年團聚為主題的典型歲朝時節(jié)佳作,作者將大家庭過年的熱鬧場景融于四屏之中,通景銜接自然,畫面內(nèi)容豐富,處處洋溢著祥和喜慶的氣氛,讓觀畫者在心理上對美滿的生活產(chǎn)生共鳴,達到愉悅身心的效果。
《新年景圖屏》由朱鼎新布景,朱瑞麟題詞。朱鼎新,字曉崖,善作人物花卉,畫風有仇英遺意,古秀妍雅。此畫為開春應時而作,題跋中賦詞一首,“森森繞膝秀芝蘭,喜有佳兒佳婦共承歡。一家春釀屠蘇熟,臘鼓催花速……”描述了新春之時一家團聚迎新年、其樂融融的過年之景,詩畫互為呼應。我們不妨細品畫中內(nèi)容,一探古人新春團欒之樂與新年愿景。
畫作以園林式的家庭建筑為背景,由廳堂、亭臺、庭院、廊宇、拱橋?qū)鼍按?lián)成線,分割成片。豐富的春節(jié)傳統(tǒng)活動如拜年、游花燈、擊樂演奏、放紙鳶、尋梅等分插其間。情節(jié)設置動靜結(jié)合,如右邊第一屏上方,兩位長輩正滿懷歡喜地接受兒孫的叩拜,一旁是孩童們迫不及待地分享拿到的贈禮,引來旁人羨煞的目光。下方是一隊興致勃勃舉著龍、鳳等各式各樣精美花燈的孩童,踏著鼓樂向前行進,熱鬧歡樂。長輩給拜年的晚輩贈送象征福壽的佛手,不難讓我們聯(lián)想到當下,“佛手”被“紅包”替代,贈送紅包的形式也已經(jīng)從“線下”逐步轉(zhuǎn)為“線上”,文化依然在傳承,有些被完整地保留,有些只是換了另一種形式延續(xù)著。
畫中的喜慶元素無處不在,廳堂墻面掛帳上的“囍”字與條案上擺放的玉磬組成諧音“喜慶”,還有象征長壽的石頭、寓意平安的花瓶、代表吉祥的靈芝等,隨處透露著祈福的心愿,這些諧音祝福不但至今一直沿用,而且不斷地被擴充。
整件作品運用工筆為主、寫意結(jié)合的手法,寫照傳神,設色妍麗,再現(xiàn)了古代家庭歡度新春的習俗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成為文化傳承的見證物。一次深度品讀,一場古今對話,感悟世間美好,寄托無限希望,這不正是歲朝圖要傳達給我們的嗎?
(作者為廣東省博物館副研究館員,本報記者姜曉丹采訪整理)
來源:人民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