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撐腰的起,嘿呦!往前的走吧,嘿呦!小心點嘍,嘿呦……”聲音渾厚高亢,手心向上,搭住肩膀,身體隨著韻律晃動。在錦江木屋村的火炕上,65歲的村民李玉河依舊張口能來森林號子:“當(dāng)年扛木頭下山時,全靠這號子打氣,我十二三歲就會了。”
聊到木屋,李玉河打開話匣子。
滿族木屋,全部建材為長白山原木,運(yùn)載工具是木輪、木車、木爬犁,形成房屋是木墻、木瓦、木圈子,室內(nèi)用具為木桶、木盆、木勺子。
“一家建屋,全村幫忙?!崩钣窈踊貞?,村里男孩從十幾歲就開始跟著進(jìn)山砍樹,挑回的木頭,一般先晾曬一個冬天。等到春季,東北凍土層逐漸融化后,開始建屋。選好地址,坐北朝南,先放前后木頭,再擺左右,一層層用原木壘出房屋主體。
原木之間,單純依靠榫卯插嵌,能夠幾十年甚至百年不倒,是木屋村傳統(tǒng)民居建筑的獨特之處。“榫卯,是技術(shù)活,也是良心活。”李玉河伸出小拇指,“兩根木頭插在一起,完全沒縫不現(xiàn)實。但接口處,也絕不能插進(jìn)一根手指頭。”
制作榫卯,被當(dāng)?shù)胤Q為“砍牙子”。村民沿著木頭紋理,在距離圓木邊緣十幾厘米處,斧頭斜著劈進(jìn)去,砍出一個月牙形,最深處約是木頭的1/3。一根圓木兩端砍出豁口,建房時,兩根木頭一橫一縱,一根“扣進(jìn)”另一根,像牙齒一樣咬合在一起。
“砍牙子”時,除了要控制好力度,更要盡可能精確。一次建房,需要近百根圓木,“不知道誰和誰會搭到一起,所以要保證每根的豁口都差不多?!崩钣窈拥募妓囀歉鵂敔攲W(xué)的,據(jù)他回憶,起初,砍完“牙子”,爺爺會把兩根木頭擺在一起比照,差得太多,就用斧子一點點削齊?!袄衔萁ǚ繘]有尺子,全靠手上功夫?!?/p>
“木屋的榫卯技藝也不止這一種,我學(xué)了兩三年,才敢獨自上手。”2016年,錦江木屋村第一期修繕工程開始,村里推選李玉河為顧問。維修初期,有時木料不夠長,年輕工人便要丟在一邊。“咋能這么浪費。”李玉河趕忙攔住。指揮人抬來兩根短原木,平放地上,算好長度,斧頭豎直劈進(jìn),從側(cè)邊橫砍掉多余的部分,形成半圓形的榫頭。另一根如法炮制,兩邊對接,在接口兩邊鑿出兩個眼,插進(jìn)木頭橛子,再用黃泥填進(jìn)縫隙。不消半小時,“一根”長短合適的木料制作完成。
此后修繕工作中,李大爺又演示過幾次,修繕結(jié)束時,有幾個年輕工人已學(xué)得差不離。“好多人還錄像了呢,現(xiàn)在不用建木屋了,能讓年輕人知道還有這門技術(shù),多好的事?!崩畲鬆敻袊@。本報記者 劉以晴
來源:人民日報